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上周在奈良遇害,震惊了全世界,包括美国总统拜登和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靠近日本的台湾省反应更加强烈。7月11日,台湾省领导人蔡英文宣布,台湾省政府机关和公立学校降半旗致哀。悼念安倍的活动很多,日本驻台北办事处收到民众的吊唁和鲜花。
周一(11日),日本副总统赖清德以私人身份飞往东京,前往安倍官邸吊唁。成为自台湾省1972年断交以来访日的最高级别日本官员,备受各界关注。赖清德在东京过夜后,以“亲戚”身份出席了在东京增上寺举行的老友安倍的私人葬礼。
有分析称,日本人殖民台湾省长达半个世纪,台湾省人对日本文化有亲近感。然而,安倍在台湾省的高人气主要是由于他在担任日本首相时频繁释放友好信息。卸任后提出“台湾省有事,相当于日本有事,日美同盟有事”,引起日本社会的回响。
秋田国际大学中国研究助理教授陈友华对BBC中文网表示,日本政客主张对华强硬,“反对中国”的人很多,但主张“亲台”的政客相对较少,但安倍很特别。他是日本政坛既主张“反华”又主张“亲台”的人物。“更独特的是,安倍是一个具有相当政治实力和影响力的人物,”他解释道。
“台湾省有,日本有。”
2012年,安倍重新上台,中日关系在多次外交动作后转冷。与此同时,日本与台湾省的外交互动正在升温,前者拉拢台湾省、共同抵制北京的意图明显。
针对习近平的印度外交,安倍在执政中期提出“开放的印太地区”,其中一个策略就是将台湾省纳入伙伴关系。
7月10日,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马特·波廷杰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纪念安倍的文章。他说,“印太”这个词及其内涵是安倍晋三构建的,后来被美国和许多国家接受,重新绘制了亚洲的政治地图。他认为,安倍希望扩大西方认为中国是亚洲中心的观点,也希望超越传统的主权概念,所以他用“一个自由开放的印太”取代了亚洲的概念。
唐纳德·特朗普的前顾问博明回忆说,2017年11月,特朗普访问亚洲并在越南发表演讲时,借用了安倍的话,呼吁建立“自由开放的印太”,这仍然是拜登上台后美国外交政策的主旋律。
在此框架下,台湾省逐渐成为美日在这一地区的战略伙伴,与日本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舆论认为安倍是主要煽动者。2020年安倍辞去首相后,涉台言论越来越直接。2021年底,直接呼吁美国放弃模糊的对台战略,引发北京强烈反弹。
陈玉华表示,安倍在第二个首相任期(2012-2020年)内,推动了日本国家身份的转变,从过去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和平的积极推动者”。
他还说,从安倍到菅义伟再到岸田文雄,日本政府认为北京单方面试图改变东亚的国际秩序,所以在军事上和外交上极力抵制中国,这一点日本做得比其他任何国家(包括美国)都积极。
日本的行动体现在“明确对华相关政策(即台湾省有事就跟日本有事),承担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义务,积极组织四方会谈(Quad),出席北约峰会”,他强调。
除去历史因素,近年来台湾省与日本的民间互动越来越密切;2011年,日本遭遇东北大地震,引发海啸,灾情严重。当时台湾省的民间捐款位居世界第一,日本舆论对此非常感激。很多电视和新闻节目都提到这件事很多年了。在台湾省和台湾之间的体育比赛中,尤其是棒球比赛,有时所有的日本队都向日本队和观众鞠躬以表示感谢。自2012年以来,作为日本领导人,安倍晋三多次感谢台湾省的社会援助。
此外,据台湾媒体报道,安倍94岁的母亲安倍昭惠(Yoko Abe)已经连续4年出席日本驻台湾省代表处的“双十国庆”活动。安倍洋子也访问了台湾,并与蔡英文总统一起出席了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