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由河北博物馆和重庆自然博物馆联合主办。它在重庆自然博物馆收藏了100多件不同进化阶段的熊猫化石、熊猫标本和古人类化石模型。它融合了栖息地模拟、多媒体三维影像、装置艺术等多种展示形式。以“大熊猫故事”、“大熊猫进化”、“揭秘大熊猫”、“与大熊猫同行”为叙事线索,追踪大熊猫的进化轨迹,宣传保护大熊猫的最新成果。
展览最大的亮点是众多重量级藏品亮相重庆自然博物馆。比如在展厅门口迎接大家的大熊猫“新尼尔”,是世界上第一套塑化大熊猫标本。“鑫妮儿”曾生活在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2016年因十二指肠梗阻去世。河北省博物馆展览部刘恋提醒大家注意它的两只前臂:“毛发稀疏是因为当时输液剃掉了,手术后它的腹部还有疤痕。”她解释说,生物塑化技术是一种特殊的技术,可以像活体一样保存生物组织。塑化标本无毒无味,保质期长。还有一具完整的巴氏大熊猫骨骼化石,是已知保存最完好的巴氏大熊猫标本。1985年在重庆万州盐井沟一石灰岩裂隙下的粘土层中发现,地质年代约30万年前。“骨骼有完整的头骨,比较完整的脊柱骨和四肢骨,完整度接近70%。是重庆自然博物馆的瑰宝之一。”
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参观和理解展览,我们尽量简化展板上的文字,搭配生动的图片,使展览语言生动易懂。像我们设计的熊猫翻转问答区,小朋友可以自己回答问题。”
每个人都喜欢大熊猫。从网上各种大熊猫视频到好莱坞的功夫熊猫,再到北京冬奥会的当红明星“冰盾盾”,“大熊猫热”遍布全球,从未降温。得知河伯出现“熊猫时代”,不少市民闻讯赶来。家住桥西的齐女士带着上小学的儿子走进展厅。她一边看,一边给孩子仔细讲解相关内容。她笑着说,他们全家都很喜欢大熊猫。“我儿子刚考完试就带他过来了。看完展览,发现我们对大熊猫的了解还是太少。”据统计,当天有3600多人走进展厅。
“今年我们策划的自然系列夏季展,灵感来源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盾盾。围绕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我们策划了一个名为‘熊猫时代——前世揭示大熊猫’的特展。”河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然说:“参观者在观看展览、聆听讲解的同时,可以打卡、与大熊猫合影,并在现场参与互动游戏,学习更多知识,体验更多乐趣。欢迎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