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有重要到值得追求这样的战略

虽然有迹象显示中国近期不会对台动武,但军事专家指出,在中共二十大后的未来几年,台海局势将进入难得的窗口期。在此期间,由于美军正处于军事转型、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老少边穷的时期,对中国的优势也相对减弱,而中国正处于军事实力的巅峰。如果美军在未来关键的几年里保持足够强大的威慑和抵抗,使中国不会贸然使用武力,这将是台湾海峡保持和平的关键。

台湾海峡的“脆弱窗口期”

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Michele Flournoy)最近指出,台湾省冲突期间美军针对中国的许多最有前途的装备要到21世纪30年代才能生效,而人民解放军的许多新军事力量正在大规模列装。这一时期已经成为一个“脆弱的空窗期”,中国领导人可能会得出结论,他们最有可能在这个窗口期取得军事上的成功。

10月6日,弗卢努瓦在政策研究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的研讨会上表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目前正在处理经济低迷、20大人事安排等棘手问题,他一时无法照顾台湾省。但他似乎已指示军方做好2027年前进攻台湾省的准备。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加快了一些关键系统的研发和部署,尤其是远程导弹的打击能力。

弗卢努瓦说,“所以我认为习近平可能会说,嗯,你知道,是的,虽然我更喜欢不诉诸武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我不得不使用武力,可能会有一个窗口,最好是在美国及其盟友以适当的姿态和能力组合在该地区全面部署之前,因为早期行动有更好的成功机会。”

弗卢努瓦上个月在《外交事务》网站的一篇文章中说,五角大楼正在发展进攻和防御能力,但这些能力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来设计、建造和部署。

尽管外界对中国何时会对台湾发动战争几乎一无所知,各路专家对相关问题也有许多独到见解,但自去年以来,几位军方和情报部门的高级官员在不同场合罕见地一致指出了未来几年的可能性,其中包括中央情报局副局长大卫·科恩和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

科恩最近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透露,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要求中国人民解放军表示,他希望在2027年前拥有武力控制台湾省的能力。此前,国家情报总监艾薇儿·海恩斯(Avril Haines)也在5月参议院军事委员会的听证会上表示,台湾省从现在到2030年面临的威胁是“严重的”。
美国军方对台湾入侵之窗的评估,包括美军最高将领海军上将米利(Admiral Millie)和时任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维森(Philip Davidson)在去年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去年6月,米莉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作证时表示,习近平已经将夺取台湾省的能力从2035年提前到2027年。戴维森还表示,解放军可能能够在2027年前攻克台湾省。

现任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里诺今年3月在国会作证时说,他观察到的一件事是,习近平明确表示并要求其军队在2027年前实现现代化。“如果我们回顾过去的10年或15年,这个目标日期从2035年左右开始一直向左移动。所以2027年是军事任务。”

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研究员克莱曼婷·g·斯塔林(Michael g . Starling)称,中央情报局副局长科恩最近表示,习近平已指示解放军在2027年前做好占领台湾省的准备,这比美国此前预期的时间要早得多。她在10月6日主持弗卢努瓦专访时表示,“美国一直在做的很多准备,其实都是针对20世纪30年代的威慑,所以2027年这个时间框架显然比我们已经做的实际准备要早很多。”

近年来,美国加紧研发大量新型武器装备以应对中国的挑战,但其中大部分近年来并未投入批量生产和服役。美国空军的第六代空中优势战斗机(NGAD)和接替B-2的B-21预计要到21世纪30年代初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海军方面,大量主力舰正在陆续退役。配备高功率探测器、高超音速武器和新一代高功率激光武器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DDG(X)号计划在2028财年才开始建造。

大约一年前,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宣布建立Ocuss“三边安全伙伴关系”。根据这一伙伴关系协议,美国和英国将帮助澳大利亚建造核动力潜艇,但澳大利亚甚至有可能在一二十年内没有任何新潜艇。
澳大利亚国防部长理查德·马雷泽(Richard Mareuse)今年6月表示,“极其乐观”的估计是,澳大利亚任何新的核潜艇舰队最快将在2030年前准备就绪,他警告称,这可能会给澳大利亚留下超过10年的“能力差距”。

美国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USCC)在其2021年度报告中指出,未来几年,美国和台湾省领导人面临的威慑挑战将变得更加严峻。未来5年,美国计划退役一批老旧的作战平台,以便拥有一支规模更小、更现代化的部队,这在中国看来可能是一个“机会之窗”。“在此期间,美军的干预能力最弱。”

报道说,美国计划在2026年退役48艘现役舰艇和256架飞机,包括一艘航母、11艘巡洋舰和13艘潜艇。与此同时,中国将台湾省置于其控制之下的政治意愿仍然坚定,所有趋势表明,他们的军事能力将继续增长。

根据中国军队现代化时间表,2027年是“确保实现建军百年目标之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日本防卫省下属智库防卫研究所在其《2022年中国安全战略报告》中指出,解放军的现代化时间表将2027年、2035年和2050年设定为里程碑年。在这几个里程碑式的年份,我们不仅要关注中国国防开支的增加和新武器装备的列装,还要关注解放军的联合作战理念。我们应该“从各方面评估人民解放军的联合作战能力,这在未来仍然很重要。”

美国国防部去年11月发布《中国军事与安全形势发展报告》称,如果中国能如愿,“解放军2027年的现代化目标可以为北京在台湾省的紧急情况下提供更可靠的军事选项。”

美国的军事威慑

虽然美军可能赢得台海冲突,但包括兵棋推演在内的各种研究分析都认为,无论结局如何,美国参战的代价都将是非常沉重的。所以,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美国能否保持对中国足够强大的威慑力和抵抗力,使其不敢贸然动武。

过去在国防部负责国家安全和国防政策制定的弗卢努瓦说,由于中国有能力在自己的后院部署比美国更多的军队,美国的政策制定者需要更有创造性地思考如何影响北京进攻台湾的计划。她在《外交事务》网站的一篇文章中说,“例如,如果美国军方有能力令人信服地威胁在72小时内击沉中国在南海的所有军舰、潜艇和商船,那么中国领导人可能会三思而行,例如,封锁或攻击台湾省;他们不得不怀疑是否值得将整个舰队置于危险之中。”
华盛顿国防智库“国防优先”的非常驻研究员彼得·哈里斯指出了如何阻止中国入侵台湾省。简而言之,必须让中国领导人相信,征服台湾省的成本将超过收益。换句话说,美国必须用如此严重的后果来威慑中国。

然而,他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在提高威慑可信度方面面临挑战。报告指出,美国甚至不能采取最基本的步骤来增强其威慑的可信度。例如,美国不能与台湾省签署共同防御协议,也不能公开向台湾省部署常规或核力量,因为这样的举动大大偏离了现行政策,更有可能引发而不是阻止中国走向战争。

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在这篇题为《阻止中国入侵台湾省:维持现状》(Preventing China ‘ s invasion Taiwan Province:Up Holding Status)的论文中说,美国实际上很难让中国相信,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卷入台湾省一场可能会演变成核战争的战争。

“在过去的七个月里,拜登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在乌克兰问题上与俄罗斯直接对抗,因为俄罗斯拥有核武器,”他对美国之音说。中国也有核武器。当我们已经说了7个月不会这样对俄罗斯的时候,那为什么北京会相信我们会直接和中国对抗,会冒第三次世界核战争的风险?”

哈里斯强调,他的意思不是说美国不可能进行军事干预,而是北京领导人很难相信,或者至少怀疑美国保护台湾的可信度和决心,并怀疑美国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哈里斯在论文中指出,鉴于各国只有在自身切身利益受到威胁时才会开战——尤其是那些可能“转变为核战争”的战争,北京的决策者完全有理由怀疑台湾省的安全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很难通过一些响亮的宣告来改变对美国利益、战略意图、可能后果和反应的基本判断。

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CSBA)的中国安全研究员杰克·比安奇(Jack Bianchi)表示,中国正在发展强大的战区范围内的核力量,能够穿透先进的防空和导弹防御系统,打击移动目标。

他在发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尽管美国拥有先进的战略核武库,但北京可以利用其战区核武器和运载平台威胁美国的盟友和伙伴,并对美国的核安全提出质疑。”换句话说,盟友和伙伴可能会越来越多地质疑华盛顿是否会以及如何回应北京对韩国、日本、台湾省和其他地方的目标使用核武器。”

被美国总统拜登提名接管美国战略司令部的空军上将安东尼·科顿(Anthony Cotton)最近警告说,美国的战略计划必须考虑到中国加速的核计划。科顿在他的提名听证会上说,中国的核能力已经被认为从“最低限度的核威慑”转变了。他说:“我们看到了他们核力量的惊人扩张。在我看来,这没有体现出最起码的威慑力。”

长期以来,威慑战略一直是支撑美军优势的重要概念之一,旨在迫使对方判断采取行动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进而决定放弃采取行动。在台湾省问题上,让中国知道,它在台海战争中将失去的威慑叫做“否认威慑”,而另一个威赫战略——“惩罚威慑”就是试图让中国相信,即使它赢了,代价也将远远超过任何可能的收益。

布鲁金斯研究员梅勒妮·西松(Melanie Sisson)在最近的政策简报中表示,基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在台湾省问题上,拒绝威慑的成本和风险是不合理的,而惩罚性威慑是务实的。她说,尽管台湾省有许多令人信服的理由来保持民主和与西方的密切关系,但“还没有重要到值得追求这样的战略,其失败的直接结果是与拥有核武器的对手进行高科技和高端的战争。”相比之下,惩罚和威慑的策略是务实的。即使失败,它也为美国决策者保留了选择的权利——它既不立即发动战争,也不排除随后做出参战、防御或驱逐入侵者的决定。

森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她主张“惩罚性威慑”主要是因为“拒绝威慑”很可能不可行,还有一个原因是这种策略成本高昂,会带来很多风险。“我认为这增加了实际上导致冲突而不是避免冲突的可能性,”她说。第三个原因,在我看来,归根结底,美国在台湾省地位问题上的利益不值得冒险与中国开战,这是拒止威慑战略的一部分。”

森说,这并不是说美国对台湾省的地位漠不关心,而是说它可以更好地利用威慑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而美国的成本和风险要低得多。

同时,身兼美国国防部顾问的西松表示,美国应制定包括外交、经济、军事行动在内的一揽子计划,并向北京明确表示,如果武力入侵台湾,将付出巨大代价。

在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上周组织的一次独家采访中,奥巴马政府的国防部副部长、现战略咨询公司West Executive Advisors的管理合伙人弗卢努瓦(flournoy)表示,这是美国名副其实的“国家安全时刻”。她说,“几十年后我们回头看这一刻,会看到地缘政治构造板块正在我们脚下移动,世界正在重新调整。”她说,台海局势是最有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候选,美国现在需要进行一些不同的投资,需要超越国内政治以达到威慑效果。

“因为没有人想和中国开战。这对所有相关各方都将是毁灭性的,甚至对赢家也是如此,当然对全球经济以及美国人民、朋友和盟友的安全与繁荣也是如此。”弗卢努瓦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