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同意你的政治观点,但我支持你,因为你值得

南加州是美国华裔参政最活跃的地方,今年的美国中期选举也不例外。从联邦一级到州一级选举,再到地方公职,都有不少华裔二代移民。

其中,语言是他们的主要优势。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政治学教授裴德连(Pei-te Lien)告诉BBC中文网,“一代华裔美国人,尤其是新移民,有语言障碍,经常依赖中文资料,如中国的社交媒体微博和微信,来获取竞选信息,这与英语流利的美国出生的华人有很大不同。”

连培德还表示,一代华人移民需要在投票前成为入籍公民,并提前登记,这使得他们比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多了很多手续。所以到了投票年龄,第一代的投票率可能在40%左右,而登记在册的第二代华人会翻倍到80%左右。

尽管美国中期选举的投票率传统上不如总统选举,但在南加州,许多年轻的华裔移民在入籍成为公民后,通过亲自竞选社区领袖或积极组织竞选活动来表达对国家和社区的关注。英国广播公司采访了两位积极支持选举的年轻人。他们的政治倾向不同,但他们都想呼吁华裔美国人表达他们的声音。

许,21岁,从台湾省移民到美国。
21岁的台湾人贾斯汀·许(Justin Hsu)最近在南加州的钻石酒吧帮助一名候选人竞选市议员。除了上课和工作,他平均每周花10个小时在竞选活动上。从8月份到现在,他参加了各种竞选活动,从最初的竞选策略和付票路线的策划,到挨家挨户回答选民的问题。

“我想参与社区服务,了解这个社区的发展,让下一代的生活更好”,目前在上大学的贾斯汀说。他的父母反感亚洲的“填鸭式教育”,在他上中学的时候,他和几个兄弟姐妹从台湾省移民到美国。

从环境问题到选举支持

贾斯汀已经在钻石吧生活和学习了10年。离洛杉矶有20多公里的车程。许多房子建在有陡坡的山谷上。但它以开放的景观和绿化而闻名,居民可以在离住宅区不远的地方享受乡村乐趣。这次Justin支持的候选人是Chia Yu Teng博士,他们都很重视当地的环境保护。贾斯汀偶然接触到环境问题,后来加入了竞选团队。

几年前,附近的一个开发项目引起了轩然大波。贾斯汀原本认为土地开发是为居民提供更多房屋的好事,但没想到遭到了很多居民的反对。听了几堂课,才知道环评有争议。

看到一些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他意识到他生活了10多年的地方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不知不觉,广场上出现了风车,不知不觉,绿地变成了居民区。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变化?为什么我没有参与讨论?为什么我的意见不被重视?”一系列问题让他思考自己入籍公民的价值。

“我记得在学校上过一门公民学课程,我们在课上谈到了权力分立,讨论了如何监督公民。”贾斯汀说,他希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自己在社区事务中的监督。当他看到曾经支持环保的邓博士参加政治选举时,他感到好奇,想知道政治如何影响居民的生活,于是他加入了竞选团队。

当被问及发展商业和振兴经济对社区是否不利时,贾斯汀回答说,“不是一味地阻止发展,而是监督政府做好每一步,评估发展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影响。房子的地基安全了,就不会因为追求利益而错过什么了。”

他还考虑了下一代的生存空间。“盖房子容易还是把树长成森林容易?如果现在过度开发,下一代想要回归森林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促使贾斯汀走上竞选之路的还有另一个原因:一个分裂的美国。

他注意到,网上关于是否禁枪、同性婚姻等问题的讨论呈现两极化,网民对持不同观点的人极具攻击性,“迫使人们选择立场,”贾斯汀说。

他身边的一些朋友也选择参与到网络上的骂战中,但时间久了,社交媒体推送的内容越来越一致,渐渐蒙蔽了双眼,以为没有异议,于是不再站出来投票。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有争议的话题,还没聊几句,就被对方贴上支持或反对的标签,对话暂停。

“似乎没有中间立场,”贾斯汀说。有时候他只是想和对方进行更深入的对话,或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寻求答案,但往往都失败了。

另外,加州长期以来都是民主党的大本营,很多老一辈的移民觉得无论什么观点都无法撼动传统的铁票仓,所以选择保持沉默。

但对贾斯汀来说,“即使只有20%的人投反对票,也会告诉对方,还有其他人持不同意见,有人在监督他们。”

他认为,作为亚裔,中间选民的作用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两党差距非常小的选区。所以他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告诉大家这个社会不是非黑即白的。

“美国现在好像是台湾省的变相戒严期。”

与此同时,目前美国对政治正确的极端要求也令贾斯汀反感,希望通过参加选战了解更多。

上大学的第一天,他发现学校要求学生表明自己的性别参照,即是否希望被“她”或“他”称呼。

“对学校和个人都有好处,也省去了以后因为地址错误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贾斯汀说。他曾经听说过一个老师因为错误地称呼学生的性别而被投诉,不仅受到网络暴力,还受到了数月的调查。

但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在这些问题上,你必须非常小心。一旦犯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他说。

他万万没想到,一个自由开放的美国会变成这样。“我觉得现在的美国很像台湾省戒严时期,让人感觉很可怕,”他说。

1949年,战败的国民党迁至台湾省后,中华民国总统蒋介石宣布戒严,实行紧急军事管制。此后近40年,言论、出版、集会自由受到限制,尤其是可能与“土匪、间谍”有关的东西。

年轻的贾斯汀当时没有经历过台湾省,但他从纪录片和与长辈的交谈中了解到,在那个年代,“人们敢怒而不敢言”。

他不希望那个时代发生在今天的美国,所以他希望身边的中国朋友能出来投票,甚至在选举中帮忙,不仅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政治是如何运作的。

程,18岁,从中国大陆移民到美国。
和贾斯汀一样,18岁的中国移民彼得·程(Peter Cheng)目前就读于加州的一所大学。他也积极参加了这次中期选举。但他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程生来就患有眼疾,9岁时来到美国接受治疗。上学的过程中,老师鼓励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哪怕他只是想在学校卖荧光笔,也有人支持。他逐渐意识到这是一块“充满机遇的土地”,后来随父母移民。

18岁的彼得·程
图片来源,BBC新闻中文
向图像添加文本,
18岁的彼得·程

特朗普开始接近美国政治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与共和党人特朗普的激烈对决让彼得身边的华人开始讨论。很多人强烈反对川普,但他最终领先对手,获得了总统职位。这让他很困惑。为什么一个人人都讨厌的人最后成为了当选总统?

他开始查资料,做研究,比较哪一个符合自己的政治理念。“这是特朗普,这是一个伟大的匹配,”程韩佳说。他支持共和党的减税政策,认为这将有利于中产阶级。他还支持关闭边境,限制非法移民进入美国。

“他(特朗普)是我非常支持的资本家,他能做到他说的”,彼得说。

那次选举热潮使他开始了解美国政治。两年后,他正式参加了一场竞选活动。

当时,一个朋友的父亲正在竞选加州州议会议员。他被电话叫去助选,走街串巷散发传单。“甚至一个孩子都可以参加这样一个正式的活动,选出一个能代表我们的人,这在中国是没有的,”彼得说。

据华人政治联盟主席陆春雨介绍,历届选举中华裔胜出者约有一半在南加州,这种政治氛围鼓励了周边的华裔移民参政。尤其是2020年,中国大学毕业的一代华裔移民当选市议员。“这让大家觉得政治并不遥远,也带动了更多的二代人了解和参与政治。”

据陆春雨分析,一代华人移民往往以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为重,参政次之。下一代在父辈财富和资源积累的基础上有了更好的生活,可以更早的涉足政治。

彼得说,他成立了一个志愿者团队,聚集了很多中国学生参加。他们邀请两党候选人分享他们的政治理念,举办俱乐部向学生解释美国选举的运作,组织志愿者活动帮助身体残疾的人。彼得说,该团队目前在9所学校设有分部,成员超过500人。

支持不同政党的候选人

彼得帮助他的城市伊斯特韦尔在这次中期选举中竞选市议会。有趣的是,他支持一个民主党人,而不是他更喜欢的共和党。

他说他告诉27岁的亚裔候选人Jocelyn Yow,“我不同意你的政治观点,但我支持你,因为你值得。你对这座城市的贡献超过了其他任何候选人。”

彼得说,当他的志愿者团队需要时,比如举办晚宴或讲座,“她总是在那里”。她还为这座城市规划了各种发展项目,包括彼得批准的一个图书馆项目。另一方面,另一位候选人彼得认为自己平时不会出现在社区,只会在四年一次的选举中出来与选民交流。

彼得的选择给许多支持共和党的朋友造成了很大的困惑,但他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我会在市级选举中支持她,但如果她竞选州议员和众议员,我可能不会帮助她,因为在更高的职位上会有更多的政治影响力,不仅来自市一级,还来自全国”,彼得说。

对中国的复杂感情

彼得的家人和朋友仍然住在中国大陆,他也将选择在中国学习期间进行交流。他对中国的感情交织着矛盾。

川普竞选总统的那一年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他经常在公开场合称“中国病毒”,这加深了美国华裔乃至亚裔对他的仇恨。可惜被媒体广为传播。当被问及是否感到厌恶时,彼得回答道:

“我理解特朗普为什么这么说,但我不认同这样的名字。确实会造成一定的分裂,对中国人没有好处。”

他认为,特朗普在用事实说话,包括疫情首先在中国武汉爆发,但称“中国病毒”的做法让很多不懂政治的人对亚洲人或中国人产生了仇恨,这是“不必要的”。

彼得一方面倾向共和党,另一方面担心对中国强硬会对生活在美国的华裔产生不利影响。当被问及如何处理这种矛盾心理时,他想了一会儿说道:

“我觉得美国对中国强硬肯定会带来国家间的紧张,就像我们现在拿签证回国很麻烦一样。这对个人来说不是好事,但我不希望个人的不便影响到对社会的好处。”

他认为,无论是对中国企业进行经济制裁,还是在法律上限制中国科技公司在美国的发展,“只要没有真正的战争,那么我就不会那么担心”。

不管他持什么立场,彼得都希望在美国的华裔出来投票。“如果你不一直投票,政治候选人就不傻。他们知道中国人不投票,所以不需要帮你争取福利,也不需要去你的选区听你的声音。”

他还希望华裔年轻人可以通过参加竞选活动,甚至亲自参加地方选举来体验美国政治。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国声音和亚洲声音才能被听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