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连续举办三届的5G+工业互联网领域全国大会

已经连续举办三届的5G+工业互联网领域全国大会,再次汇聚了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宝钢,抓辊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成为正式员工;在青岛港,过去在驾驶塔吊时不敢喝水的工人可以通过起重机上30个摄像头的高清视频观看控制中心并远程控制集装箱。

在11月20日举行的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运明在致辞中表示,飞机、船舶、汽车、电子、矿业等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开展了“5G+工业互联网”创新实践,全国在建项目超过4000个,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的5G全联接工厂标杆。

出席会议的中国信通院院长余晓辉表示,这些在建项目涵盖了国民经济41个大类,形成的20个应用场景涵盖了从R&D设计、制造到检验检测等多个流程。他透露,中国信通院今年收集了700多个5G全连接工厂的案例,其中工厂60%的工业设备已经实现了5G连接。

实体经济的这些新变化也呼应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用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的话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是工业化,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是信息化,是‘两化’深度融合,是建设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的主线。”

在余晓晖看来,某种程度上,产业和5G的双向赋能也在进行。5G为工业提供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能力和路径。同时,产业本身的变化和场景也为5G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这也将定义5G未来的演进方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