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人生方向可能已经隐含在他的早期经历中,从少年时被“神秘代码”触动到接触

如果把时间再往前推一年,知乎创始人周源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这么快再次站在IPO面前;他更没想到的是:“那一瞬间就跟这一瞬间一样”,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第一天休息”。自2016年知乎开始探索商业化进程,并两次敲开交易所的大门以来,“商人”周源仍然没有给投资者一个满意的答案。

业务层面,根据财报数据,在过去的2021年,知乎净亏损13亿元,为最近三年最高。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截至10月24日,知乎美股股价已跌至1.02美元,即将进入1美元退市警戒线。港股方面,知乎也几乎一路下跌,截至昨日收盘,收于15.14港元。

诚然,知乎股价不断创出新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宏观环境的影响,但知乎屡次的商业失败和战争也是无法回避的因素。

在知乎第二次上市当天,周源在知乎发表了“去香港上市,和你聊聊天”的深情致辞。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了三个关键词:生态第一、社会价值、理性乐观,但对知乎的表现却三缄其口。

这与知乎近年来咄咄逼人的商业化有些不符。作者在《豆瓣不认识阿北》一文中提到,豆瓣并没有像知乎和哔哩哔哩那样选择破圈。其实在商业化方面,知乎可能是三者中最“不计后果”的。

不用说,就连陈睿在哔哩哔哩的商业化上也极为克制:绝不添加贴片广告,广告加载率也只有5%。相比之下,据媒体测试,知乎的广告加载率在非会员状态下约为13%,在会员状态下约为10%。

虽然周源在努力帮助志虎赚钱养活自己,但就像阿北不是老板一样,周源也不是商人。

01双重身份:程序员和记者

在成为企业家之前,周源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员和记者。

周源与计算机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他的青年时代。他出生在贵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记者。在20世纪90年代,电脑还没有普及,周源在小学时就可以使用他父亲的386电脑。屏幕上神奇的琴弦让他异常兴奋。他仿佛通过那些虚拟的声音打开了另一个世界,和他过去接触过的玩具完全不同。

1999年,周源来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高考。

很自然的,他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进了成都理工大学。与许多平时喜欢看视频和玩游戏的学生不同,周源对电脑的热爱发自内心。他和几个同学成立了一个计算机服务部,销售和组装计算机,他还在计算机系期刊上发表普及的计算机知识。

几年后,周源选择继续深造,并进入东南大学攻读软件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当时他给自己的计划是把代码写到35岁,然后研究天文学。一切似乎都在按预期发展。硕士毕业后,他来到上海一家软件公司,负责底层数据的开发。
当时一个节目真正落地基本要半年以上,周源没有什么成就感。没过多久,他就辞职了。偶尔一个IT经理的《世界》杂志的封面引起了他的兴趣。封面上写着“科技商业2005”。作为一个技术从业者,我没有意识到技术影响商业。带着这种好奇心,周源选择去北方成为一名IT记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人生方向可能已经隐含在他的早期经历中,从少年时被“神秘代码”触动到接触父亲的新闻工作,从参与技术的创造,到探索商业的交集,以至于他后来在看了无数公司的兴衰之后选择了创业,这一切似乎都是冥冥中注定的。

往前看,新浪前董事长曹国伟、农夫山泉的钟睒睒都有类似经历;细看之下,摩拜单车的创始人胡玮炜曾在《每日经济新闻》和《新京报》做过几年记者,周源也是如此。

他每天看到无数商业世界的起起落落,经常会有“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记者给了他思考的机会,但不可能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他不是“让事情发生”的人,只是一个旁观者。但他渴望创造更大的价值。

银行卡里只有16000元,他选择了裸辞创业。

02两项创业:电子商务和社区

周源的第一次创业不是现在人们看到的知乎,而是基于电子商务浪潮的B端数据分析工具。

但在此之前的2007年,随着第一代iPhone的问世,周源和包括肖恩(知乎联合创始人)在内的几个朋友做了一个名为Apple4.us的网站,这是一个拥有苹果内容的科技博客。每天都有人在这里问关于苹果的问题,也有人给出相应的回答。这也为后来智虎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然而,在2008年,当周源第一次创业时,他看到了电子商务的普及。

当时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子商务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期,每天都有大量创业公司和商家入驻。都专注于跑马圈地,抢占市场,烧钱快但不仔细,却没人认真做数据分析和优化。看到周源的缺席,他开始数据分析,并开发元搜索,以帮助企业在搜索引擎中做广告。

但由于没有抓住用户的真实需求、策略超前等因素。,周源未能建立有效的业务闭环,没过多久现金流问题就出现了,公司不得不选择解散。公司解散那天,周源痛苦地告诉团队,“我们可能要收工了。”

第一次创业失败后,周源极度焦虑,状态不佳。他去西藏休息了。结果他高原反应,躺了好几天。回来后,周源和肖恩一起吃了晚饭。在晚宴上,他们谈到了一个叫Quora的网站,许多从未接受过采访的硅谷企业家在那里闲逛,分享他们的知识和思维。Quora不错,但是不支持中文。两人一拍即合,合并了之前的Apple4.us,开始打造知乎。

知乎早期的发展几乎可以用一帆风顺来形容。想法诞生的第二天,投资人就开始找了,但是投资人就要飞去香港了。周源和肖恩写了三页,第一页是每个月做什么;第二页是每月的机会和预算;第三页是多少钱投资多少股。晚上,两人带着这三页简单的“商业计划书”去见投资人。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