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大使指出,乌克兰危机旷日持久、扩大化、复杂化,使当前高度紧张的国际局势进一步承压,给世界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无论有多少困难和挑战,国际社会都应努力寻求共识,寻找合作空间,为推动局势缓和降温、尽快重启外交谈判、减缓危机外溢效应发挥建设性和负责任的作用。
张军大使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中方认为国际社会应继续在以下几个方向做出努力:第一,共同支持和平解决危机。冲突没有赢家,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途径。只要能谈,和平就有希望。中方注意到俄罗斯近日来多次表示愿意进行对话。希望有关各方能够相向而行,做出积极回应,尽快进行直接接触,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法。各方应在照顾彼此合理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平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从根本上解决危机背后的安全赤字,实现欧洲大陆的和平与稳定。希望美国、北约和俄罗斯就此问题进行全面对话。中国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发挥建设性作用。关于媒体报道一枚导弹落在波兰东部边境村庄并造成人员死亡,中方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冷静克制,避免误解误判,防止局势进一步升级。
二是共同防范核风险。核安全、核安保和核保障关系到乌克兰及周边地区的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不能试错。有关各方应保持克制,谨慎行事,严格遵守《核安全公约》等国际法,确保乌克兰核设施和核材料的安全,尽一切努力避免任何可能的核风险。中国支持国际原子能机构根据授权履行职责,在核安全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中国一直主张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赢。我们注意到,俄罗斯近日发表声明,重申了今年1月五核国领导人发表的《关于防止核战争和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的相关内容。国际社会应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尽一切努力避免大国对抗,倡导不使用核武器、不打核战争,防止亚欧出现核危机。
三是共同改善人道局势。中方对乌克兰人道主义局势持续恶化深感忧虑,对乌克兰及周边地区民众遭遇的困难感同身受。我们呼吁有关各方切实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尽一切努力避免对平民和民用设施的袭击,最大限度地减少平民伤亡及其对人民基本生活的影响,防止发生更大的人道主义危机。对于相关国家和周边地区的受灾民众来说,这个冬天会非常难熬。国际社会和人道主义组织应继续加大人道主义援助力度,帮助乌克兰及周边地区缓解人道主义压力,改善人道主义状况,确保所有难民、流离失所者和其他有需要的人都能得到妥善安置,安全过冬。
第四是共同缓解危机的溢出效应。黑海粮食转运倡议为缓解全球粮食危机做出了积极贡献。中方欢迎各方坚持以人为本、着眼大局,重启倡议实施。它还呼吁所有各方保持合作,继续对话,并就延长该倡议达成适当的计划。中方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及其团队继续为解决俄罗斯粮食和化肥出口困难发挥协调作用,呼吁有关各方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控制乌克兰危机对全球能源、食品、金融等领域的巨大影响,是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干扰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破坏全球经济复苏势头,损害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稳定,应立即予以纠正。
张军大使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乌克兰危机及其溢出效应是这一变化的典型缩影,凸显了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我们该怎么办?这是各国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在刚刚结束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站在人类前途命运的高度,秉持历史和全球眼光,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对当前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中国呼吁各国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以团结代替分裂,以合作代替对抗,以包容代替排斥。各国应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共创美好未来。中方坚决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冷战思维、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以邻为壑、“小院高墙”、封闭排外的“小圈子”,反对将经济民生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中国愿与世界各国一道,继续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