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夏烈表示,网络文学发展20多年,全民阅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表示,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网络文化的研究为数字文明建设探索了中国道路。《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是第一份关于“十四五”开局之年网络文学产业发展全息画像的权威报告。客观评价网络文学的发展质量和社会贡献,帮助全社会了解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认为,某种程度上,在全民或全体成员参与的过程中,网络文学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作为人的延伸,新媒体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使我们能够在创作和阅读两个层面实现更广泛的全民参与。”安德明说,“全民阅读为我们新时代的文明创造和新时代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这是网络文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讨会上,关于网络文学现实题材转向、网络文学、全民阅读等话题也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焦点。不少专家认为,现实题材的转向和全民阅读已经成为网络文学不可分割的“发展横截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玉红在发言中提到:“一方面,网络文学对现实的关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内容多元化的格局也初步形成。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中国网络文学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发生了变化。可以说,直到今天,网络文学以其立足当下的现实题材、展现未来的科幻题材、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历史侠义题材和不断上升的海外影响力,已经成为大众创作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和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与信息学部主任张毅表示,近年来,在保持叙事活力的同时,我们看到网络文学逐渐向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主流审美靠拢,现实主义思潮开始兴起,扶贫、抗疫、工业生产、服务业等等。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进入网络文学。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网络文学是一种大众文化,也是一种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这也是它之所以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具有丰富可能性的原因。

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欧阳友泉认为,网络文学为所有人提供了最丰富的阅读资源。网络文学逐渐让大众养成了热爱阅读的习惯,尤其是在当前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网络文学在推动全民在线阅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也要为青少年提供合适的优秀读物,内容健康,故事精彩,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这样的作品才能更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研究院副院长夏烈表示,网络文学发展20多年,全民阅读、全民写作的潮流随之而来,网络文学起到了引领和主流的作用。文学是大众文化的胜利,它是在中国和全球化的背景下诞生的,是国际国内交流的一种结果和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桫椤说,今年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社会赋予了网络文学更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在此背景下,报告加强了对网络文学价值功能的研究和表述,特别是在建设文化强国、全民阅读、网络出海、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高汉宁表示,她撰写报告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回顾网络文学“现实题材转向”的发生和发展,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其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推动力是如何与网络文学的本土创作路径相结合的。

生态、IP开发、出海等话题引发关注。

据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定佳介绍,《2021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从实现网络文学主题转移、推动全民阅读、 保护和激活创作生态,发展网络文学IP全链路,与网络文学一起出海,全面细致展现行业整体发展。

研讨会上,保护和激活创意生态、IP开发、出海等话题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关注。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唐乔看来,激活网络文学生态与90后“Z世代”的崛起不无关系。她说95后可以有两个维度。一个是Z世代成为网络文学的接班人,95后成为作者和读者的主体。一个是作家年龄段均衡覆盖,构成范围更广,共同推动网络文学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表示,在知识产权发展方面,这份报告提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全链路高质量发展。“我们确实需要转变成一种理念,审视一下网络文学在整个多媒体网络文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他文学艺术的关系,以及网络文学艺术的生成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王文静表示,网络文学的ip化改造是反映人们思想表达和审美趋向的重要方式。2021年网文IP改编的两大特点是放大,通过连载改编放大了网文转型的势能;另一个是打破圈子,突破全链路改编中的艺术形式壁垒,实现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陈表示,这是网络文学发展中一个不可避免且相当重要的现象。这不仅仅是一个产业问题,更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涉及到国家整体文化战略的构建。他认为,报告对网文出海做了很好的判断,框架结构基本展现了当前的整体情况和面貌。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新闻